智能模糊搜索
僅搜索標題
分類:固廢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0年5月25日 14:00 作者:固廢觀察公眾號 文章來源:固廢觀察公眾號
江門建筑再添世界榮譽!開平景觀廁所—— 塘口鎮(zhèn)祖宅旅游廁所 榮獲 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筑獎(WLA)。
厲害了!
江門建筑再添世界榮譽!
開平景觀廁所—— 塘口鎮(zhèn)祖宅旅游廁所
榮獲 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筑獎(WLA)
最佳小建筑(Built Small組別)
項目名稱 : 開平塘口鎮(zhèn)祖宅村公廁
項目地址 : 廣東開平市塘口鎮(zhèn)祖宅村
建筑面積 : 121 ㎡
設計時間:2018.10-2018.11
建設時間:2018.11-2019.06
業(yè)主單位:開平市塘口鎮(zhèn)鎮(zhèn)政府
建筑公司 : 廣州市豎梁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chuàng)建筑師:鐘冠球、宋剛、朱志遠
設計團隊:林海銳、李銳波、徐重敬、胡濤(實習)
結構:鄭梓茂
施工單位:東莞市薈淳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監(jiān)管:淳祥剛
世界景觀建筑獎(WLA)是由世界景觀建筑(World Landscape Architecture)網站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景觀設計競賽獎項,該獎旨在表彰來自世界各地的景觀設計師們的杰出工作,并在全球推廣這一職業(yè)。努力發(fā)現(xiàn)景觀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工作(概念和成品),為所有國家的景觀設計師們提供機會,讓他們的職業(yè)技能在全球舞臺上大放異彩。
WLA一直有一個來自景觀建筑界的評審團,成員包括校長、董事、景觀建筑師、教授、講師和其他不同的背景的評審,由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評審來評判。
WLA獎前獲獎者包括Sasaki, dwg., OJB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KSK,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LandLAB + Monk McKenzie, SLA, PLACE, Rogers Partners, ASDISKY, Ken Smith Workshop.
這 不 只 是 個 廁 所
塘口鎮(zhèn),祖宅村,池塘邊,榕樹旁。
一座橙紅磚瓦堆砌的圓弧形外墻,
與高大繁茂的芒果樹相偎相生。
這就是塘口鎮(zhèn)祖宅村旅游廁所。
1
這座廁所有
地域記憶與新生建筑的時空對話
祖宅旅游廁所的前身,
也是一處廁所,原屬文園
——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老住宅。
選擇在舊址上重建,
一方面是延續(xù)場所文脈,
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村民更能接受。
⊙文園牌樓文園的牌樓,上面寫著:“文好六朝家鄰煙水,園方五畝樹種菩提”。
旅游廁所內有一棵高大葳蕤的老芒果樹,
據說與文園同歲,看盡百年歷史浮沉,
見證了幾代祖宅村民童年記憶的它,
得到了設計師的特別眷顧,
得以與新廁所共同開創(chuàng)“新紀元”,
歷史記憶變成了新的景觀。
2
這個廁所,
更是一個公共藝術裝置。
原廁所的舊址位于居民區(qū)的中心位置,
毗鄰居民住宅房屋,
于是設計團隊決定,
弱化廁所功能,
更好體現(xiàn)建筑的公共性,
把廁所做成一個公共建筑。
建筑師通過“磚墻”的巧妙運用,
讓整個建筑外觀看起來如同一個公共藝術裝置,
配合周圍的景觀,
劃分出來的公共區(qū)域,
成為附近村民日常聚會聊天的場所。
通過這個方法,
扭轉人們對于一般公廁的印象。
將公廁與可供當地居民休息娛樂的
大臺階公共設施結合起來,
將公廁隱藏于大臺階觀景平臺之下,
削弱其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將公廁打造成一個既有公共服務功能,
又有休息娛樂功能的基礎設施。
3
這個廁所體現(xiàn)了鄉(xiāng)建新概念:
舊物新用,環(huán)保循環(huán)三清拆舊建筑材料。
在新農村建設中就地取材,既環(huán)保又降低造價。
建筑師將舊磚瓦按照外觀顏色進行分類,
洗刷干凈,用不同方式的構成組合,
再將它們放置于“籠子”里,
建造出祖宅村廁所獨一無二的外墻,
做出鄉(xiāng)村文化景觀。
于是,氨水埕變成了景觀小品。
新建筑與舊材料結合,
產生新與舊,現(xiàn)代與過去的記憶對話。
舊材料的改造運用在新建筑中,
潛移默化地向村民傳達著一個理念:
「變廢為寶,減少垃圾的制造。」
如今也開始有村民跟著學了起來,
用家里地舊材料改造起自家的庭院。
⊙祖宅廁所對岸的村民家也用舊物改造起自己的庭院
4
上廁所也是看展覽
廁所的正門外墻和入口處,
還設置了一個小型展覽。
懸掛的圖片和文字講述了
建筑背后的設計理念和歷史故事。
現(xiàn)在就算是排隊等廁所
也能順便精神升華一下了。
匠心細節(jié),無處不在。
廁所也有自己的專屬VI。
5
這個廁所融入當地社群
祖宅村新廁所建成后
似乎真的實現(xiàn)了它“不只是個廁所”的諾言。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
游客打卡點和寫生基地。
二樓平臺,前廳廣場,
成為了村民日常散步閑話家常的地方。
繁茂的老芒果樹,
為寫生的學生提供溫柔的樹蔭。
秋風輕起,磚墻上的光影和樹枝搖曳。
蹣跚學步的小孩,
夕陽下輕輕搖動的狗巴草,
歲月漫長而靜好。
創(chuàng)新活力的設計靈感與溫柔的地域記憶
就在這里結合共生。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