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費是“垃圾處理者受益”和“垃圾產生者付費”原則的體現(xiàn)。垃圾處理者向垃圾產生者提供垃圾處理服務,理當向垃圾產生者收取垃圾處理費。垃圾處理者與垃圾產生者直接交易,并建立健全垃圾處理費支付制度。
①支撐垃圾妥善處理。根據(jù)垃圾處理成本確定垃圾處理費基數(shù),保障垃圾妥善處理;
②支持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制定引導各類垃圾(物質)資源化利用、焚燒、填埋等各種處理方法良性發(fā)展的“行業(yè)定價法”;
③適應垃圾產生者和垃圾產生地的支付能力;
④支持向垃圾處理設施所在地提供適當?shù)姆眨?/span>
⑤支持社會公益活動。
這里的行業(yè)定價法給出基于各類垃圾(物質)或各種處理方法處理成本、利潤并權衡各類垃圾(物質)處理或各種處理方法的重要性的處理單價。處理單價=處理單位某類垃圾的建設運營成本+平均利潤×該處理的權重。比如,為了落實“分級處理、逐級減量”原則,經監(jiān)測,需要物質利用、焚燒發(fā)電和填埋的垃圾清運比例為5:3:2,定價時可取物質利用、焚燒發(fā)電和填埋的權重分別為1.13、1.0和0.67,如果行業(yè)平均利潤為6%,物質利用、焚燒發(fā)電和填埋的利潤分別6.8%、6%和4%。對各類垃圾(物質)的處理,也依此定價。行業(yè)定價法根據(jù)垃圾處理方法和垃圾的“質”與“量”定價,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處理單價的引導作用,實現(xiàn)各種處理方法協(xié)調發(fā)展和物盡其用。處理單價同時具有鼓勵與壓制的雙重引導作用,鼓勵某類垃圾(物質)的分類與處理時,實際上也壓制住成本太高而社會效益不顯得某類垃圾(物質)的分類與處理。比如,垃圾處理行業(yè)定價法給出的各類垃圾的處理單價從低至高依次是廢紙、廢玻璃類低值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不可物質利用的其他垃圾,如果單位廚余垃圾的處理成本高于行業(yè)定價法給出的處理單價,甚至高于不可物質利用的其他垃圾的處理單價,則分出與單獨處理廚余垃圾便失去經濟意義(除非垃圾處理者甘愿賠本),——這正是行業(yè)定價法和按類計價的積極作用所在。
行業(yè)定價法全盤考慮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各類垃圾(物質)或各種處理方法處理成本”是指行業(yè)內各類垃圾(物質)或各種處理方法處理成本,而非各項目的建設運營成本,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看到,一個地區(qū)同一個垃圾處理者建設運營的同一類垃圾處理設施卻有著不同的處理單價,這是以垃圾處理者為中心的成本導向定價法導致的不和諧,美其名曰建設運營邊界不同,這實際上是個借口和管理漏洞。每個地區(qū)應明確建設運營邊界、建設運營標準和建設運營成本,制定統(tǒng)一的行業(yè)利潤和垃圾處理單價。垃圾處理者能接受這個處理單價就去建設運營,否則,就讓他人來做。
最后,要建立健全基于垃圾處理費的垃圾排放征費制度。垃圾排放征費制度應起到以下引導作用:①支撐垃圾處理。根據(jù)垃圾處理費確定垃圾排放征費基數(shù),按量計費,產生越多繳費越高;②鼓勵源頭垃圾減量。制定按量計價計費方法或階梯式計量收費辦法,產生更多單價更高繳費更高;制定垃圾排放權交易制度,讓垃圾產量多的人購買垃圾排放權;③鼓勵垃圾分類排放和資源化利用。按類計價,按量計費,甚至“購買”可回收物,加重混合垃圾排放收費。同時具有上述引導作用的垃圾排放費計價計費方式應是“按類按量計價計費”。
在垃圾產生者與垃圾處理者直接交易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垃圾處理費與垃圾排放費相同;
在“垃圾產生者——第三方——垃圾處理者”模式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垃圾處理費與垃圾排放費都應加上第三方服務費;
在非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在垃圾處理供需分割條件下,垃圾處理費和垃圾排放費可能完全不同且互不相關,任由第三方確定(發(fā)生在第三方壟斷的情況下)。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